[我真的了解你嗎?]
許多戀人在爭吵時常會出現的問題都是:「你為什麼不了解我?」「我以為你很了解我?」「你誤解我了」,因為這個不瞭解,讓戀人們感覺受傷,於是發生衝突。這份受傷不是外在的原因,而是出自於一種「你既然愛我就應當了解我」的失落,不被了解導致愛情淤塞,無法溝通,甚至感覺這份愛都好像不是真正在愛我,或者你愛的不是真正的我,你也沒有真的愛到我。
戀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是,當愛情發生時,很多時候雙方都只是基於自己的錯覺,愛情可能產生自錯誤的認知,一廂情願的看法,以及某種自己的投射與幻想,因此產生的愛意是真實的,卻無法增進彼此的了解,甚至可能因為自己對於對方過度的想像與期待,導致失落與破滅。
因此,產生愛意,互相表白,確認相愛,想要成為戀人,這只是相愛的開始,大多數的人卻會在愛意剛開始濃密的時刻,以為那就會是心心相映,彼此感應,兩人既然相愛,理當彼此了解。那種心電感應的默契,只是一份浪漫的揣想,以及一些偶然的巧合,實際上每個人都是不同的,要完全了解一個人,不只需要長時間相處,更需要彼此經常坦誠地溝通,而這些,才是戀人們之所以要談戀愛的緣故。
我們被某個人吸引,而那個人也想要與我們在一起,那份吸引力讓兩個天南地北的人走在了一起,真正的相愛,除卻最初的浪漫感受,實際上就是透過這種相互意願的「承諾一起走下去」,拉近關係,增加互動,學習親密,愛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學習去了解對方,並且協助對方來了解你,也讓你自己更加理解自己,這份愛才不會僅僅是靠著最初的浪漫,一下子就燃燒殆盡。
爭吵時,與其質問對方「為何不了解我」,不如反問自己「有沒有了解對方」「有沒有設法讓對方理解自己」,了解是互動的結果,不是樹上摘下來的果子。
相互了解是相愛的進程,我們正是因為那麼不同,才要邀請對方加入我的世界,並且讓我也得以一窺另一個人的世界,因此豐富了彼此的人生。瞭解無法速成,甚至是你越追求快速,越不給予時間與耐性,它就越無法達成。與另一個人親密的過程,會遇到很多困難,這個困難包括失去自我的風險,包括自尊的受打擊,自信被挑戰,甚至包括受傷與失落。愛情是充滿風險、挑戰與起伏的過程,絕非一帆風順,對了就一路對到底。
當你不再問「為什麼不了解我」,而是試著反思你們的相處中有什麼時間在了解對方,你用什麼方式了解他,你又是透過什麼表達讓他來了解你,你可能會驚駭地發現,你們正在戀愛,卻對方心中真正的想法一無所知,當你覺得他不瞭解你時,反過來想,你也沒有非常認真地想要他了解,我們總是希望遇到知音,希望戀人是我們得知己,卻鮮少思考自己有沒有知人的能力,有沒有能力讓人理解我們。
這種能力,包括自我理解,包括打破自我中心,包括持續地溝通,不害怕溝通時發生爭執,不因為想要討好而刻意隱瞞、誤導、塑造形象,兩個人要互相了解,除了彼此坦誠,更要知道了解不僅是表面上對生活習慣、喜好等地了解,要了解一個人,以及被對方理解,必須放下自我防衛,必須懂得如何表達,必須在對方提出疑問時有勇氣正面回應。你甚至必須要先知道,這得花費很多時間心力,這過程有時讓人並不舒服,因為當你發現對方呈現的真實並不如你想像,以及對方眼中的你也不是你所以為的那樣,甚至,有個階段,你們都會懷疑起自己,我們真的合適嗎?他是我想要的戀人嗎?為什麼有那麼大的落差?
一個真實的人,活生生有血有肉,有經歷有過去,他是立體的,有優點有缺點,有能力可及與能力不可及的部分,當你深入一個人的過往,並且能全面地看到他的現在,有很多面向可能不是那麼美好的,有些地方可能會有點衝突、矛盾,正如對方越深入了解你,看到的可能也就是這個真實卻不完美的你。
我們都渴望戀人接受全部的我們,渴望一份毫無疑問、不可動搖的愛。但真實世界裡我們對於一個人的愛,會經歷很多不同的階段,最開始的愛慕、傾心甚至迷戀,到了相愛的時候因為相處經歷的磨合,因為更多認識產生的落差,可以繼續相愛的人,會在這份落差裡,慢慢發現對方真實的樣子,而再進一步確認彼此的感情,以及這份感情可以如何落實,繼續生長。
不要因為期盼一份完美、輕鬆的愛,而以為你現在擁有的不是真愛,真愛時常是跌跌撞撞的,真愛會有高低起伏,會隨時真實人生的變化而產生改變,但因為這份愛是真的,所以即使遇到挫折,阻礙,即使了解彼此的過程那麼痛苦與困難,而戀人們依然不放棄溝通,願意持續了解,而保有了這份愛,愛情才變得一日一日更加堅定。
當你們陷入爭吵時,不要第一時間只從字面上去理解對方,為什麼他這樣說我?為什麼他那樣理解我?為什麼他不知道我的心?更為具體且符合愛的作法是,當他不瞭解,我就設法說明,並且去試著去理解他的這份不瞭解,是不是因為我的期待過高,當你放下期待,努力溝通,當你不再預設他理當了解你,而那些誤解的話語可以解讀成「溝通失效」,那麼都還有救,當你不激憤、不防衛、不因為失落而受傷,而是願意為了這份愛,努力再去溝通,努力再表達自己,並且也給予他了解你的方式,共同來面對這份誤解或溝通的失效,讓對方知道你沒有因此放棄,你也沒有想要怪罪,因為走在相愛的路上,我們還要持續溝通再溝通,我們要透過相愛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對方,當溝通遇到困難,可以暫停溝通,等到彼此的情緒都先穩定下來,但先不要定罪,不要下判斷,不是不相愛,也不是不瞭解,只是階段性的問題,不要全盤否定。
幫助對方也幫助自己,在不完美的狀態下,努力相知,繼續相愛。